
西北角·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
r8月27日至29日,省政府新闻办“发言人来了”新闻发布活动(白银专场)采访团走进白银市多家企业,实地探访这座老工业城市在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浪潮中的生动实践。
r从扎根电线电缆领域六十载的“老字号”企业,到新能源材料赛道崭露头角的“新势力”,再到循环经济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“领跑者”,白银正凭借多元产业布局,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r
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枝”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
r在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,采访团见证了这家始建于1965年的企业如何以科技赋能焕发新生。
r作为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电线电缆综合企业,公司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建立超导电缆工程实验室,累计获得省部级奖项30余项,专利近百件,其主导产品为低温超导电缆、微细及超微细电磁线、特种电缆、电力电缆、电器装备用电缆、架空导线等,应用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、国家电网等重大工程。其中,微细及超微细电磁线产品更是远销日本、印度、泰国、越南等国家。
r“我们现在生产规格最细的(电磁线)是12微米,主要用在宽屏触摸屏、心脏起搏器、人工耳蜗等高精电子产品。通过改造,微细电磁线占企业营收的70%,比去年同期,营收增长了7%。”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项冰仑说,“今后,必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,提高产品附加值,来参与全国产品竞争,从而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。”
r此外,公司还通过了UL认证、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等资质,构建起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优势,年生产规模达15亿元,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实力。
r新能源产业“新芽成大树” 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
r走进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采访团被这里浓厚的科创氛围所感染。
r公司凭借多项自有专利技术和特色工艺方法,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的多款锰酸锂产品。这些产品性能和质量均处于市场中高端水平,在锰酸锂细分领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。
r
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自主研发的磷酸锰铁锂通过原子级锰铁均匀分布、纳米化、碳包覆及掺杂改性等先进工艺技术,有效攻克了传统LFMP材料导电性差、锰离子溶出等难题,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
r“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车及储能产品,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。在冬季,新能源汽车续航可达到600公里。”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勇介绍,“我们的2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今年4月18日竣工投产,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估算,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。”
r
高端装备制造“智造”升级 锻造核心竞争力
r在甘肃容和矿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,数控机器人与精密机床协同作业,高效有序地运转着。这家企业年产液压支架1000余架、防爆电器产品3万余台套,展现出强大的生产能力。
r
作为一家拥有456名员工的企业,甘肃容和矿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研创新,拥有省级防爆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,并与西安科技大学、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,公司取得了157项国家专利,其“容和集团”商标更是被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
r2024年,企业实现产值3.47亿元,纳税1600余万元,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r
而在建材领域,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“杭瑞速度”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,建设年产5000万平方米的高档大理石、墙岩板陶瓷生产线6条。项目分三期建设,一期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,生产的大理石瓷砖成为西北五省唯一通过3C认证的产品,彰显了企业的高效执行力和卓越品质。
r
“二期计划投资1亿元,建设第二条生产线,对墙岩板、大板系列产品进行技术改造。目前,正在进行设备安装,计划2025年8月份竣工投产。”企业负责人介绍。
r正如采访团所感慨:“这里的每一座工厂,都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;每一组数据,都在诉说产业变革的强劲脉动。”白银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